膏藥種類很多,比如狗皮膏、追風膏、傷濕止痛膏老來樂靜電理療貼等,它們功用各異,療效也不盡相同,但大多數膏藥都通過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止痛、消腫、散瘀的目的。人體組織受到損傷后,立即會呈現炎癥反應:液體大量自血管內滲出到扭傷處,局部慢慢出現腫脹,繼而壓迫神經引起疼痛。這種反應24小時內可以達到頂峰。如果在此期間貼上止痛膏,其活血作用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自血管內滲出的液體也會增多,反而會加重局部腫脹疼痛。王媽媽貼了膏藥腳反而更腫,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受傷24小時后再貼這些膏藥。
此外,使用片狀的膏藥如能注意以下細節,可以更快、更好地緩解疼痛、消除瘀腫。當然,像老劉師傅撞傷的肘關節,可以根據部位大小選擇或剪裁膏藥。
粘貼前先摸準疼痛點,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貼于最痛處。清潔局部的皮膚,若患處有較長的毛發,需先剃去,以免影響膏藥的粘貼牢度,或在更換膏藥時毛發被牽拉而疼痛。
選準粘貼部位后,按部位大小,選擇或剪裁膏藥?蛇m當用微火烘烤膏藥,但注意加溫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皮膚或使膏藥外溢。凡含、、麝香、、樟腦等香竄之品的膏藥,更不宜烘烤過久,以免藥效喪失。
粘貼時先將膏藥與襯墊分開一部分,將這部分粘貼于痛點附近,順著痛點方向邊粘邊將襯墊撕去,這樣可以有目的地將膏藥中央置于痛點,并且可使膏藥粘貼平整無折。在關節活動部位粘貼膏藥時,為防止脫落,可用布帶固定。粘貼后如果局部感覺有些癢,可暫時去除膏藥,局部涂擦酒精止癢,或施以止癢粉。若瘙癢消失可再貼。
如果皮膚出現丘疹、水皰等過敏現象,應立即去除膏藥,并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以防感染。認真按照使用說明的指示,準時更換膏藥。膏藥粘貼后留下的污跡,可用棉花蘸松節油或汽油擦拭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