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藥是一種外用的治病膏劑里面的一種,早在晉代就有所記載,唐宋以來對膏藥的運用更加廣泛了,根據每一種膏藥的適用性的不同基本將其分為兩種,第一種可分為黑膏藥、白膏藥、橡皮膏,他們的基質都不相同,其中基質分別為:油與黃丹、油與宮粉、橡膠。第二種是結合古代和現代的分法,將其分為煎膏、軟膏、硬膏、敷藥,第二種分法是我要詳細介紹的。
一、煎膏
我們單單看這個“煎”字就能從其中猜出些意思了,其實在唐代的時候煎膏就叫“煎”,它的制成也需要好幾部那!先要煎煮的到達了一定程度。然后去渣、濃縮,這三步完成以后,煎膏就差不多制成了,但是由于中藥比較苦,不容易吞食,所以還需要往里面加蜂蜜或者是糖制成粘稠半流體狀,這樣的性狀具有藥物濃縮高、體積小、穩定性好、便于攜帶、便于服用等優點,煎膏藥的主要作用就是滋補身體,但也有調理的作用,因為藥本身可以滋補,所以又稱“膏”或“膏滋”也有的被稱為“糖膏”、“蜜膏”。最后補充一點兒,煎膏還可以細分為干浸膏、浸膏、流浸膏。
二、軟膏
軟膏的基質是植物油、蠟臘、凡士林或動物油,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貼”,現在我們習慣上將此稱為“藥膏”或者是“油膏”它是一種適合皮膚表層或者黏膜的半固體的藥劑,可以對皮膚起到潤滑、保濕的效果,也可以治療局部的小傷,有的可以滲入到全身,對全身起到治療的作用。它的制作過程不太復雜,第一步加入藥物、藥物加熱后提取有效的成分。有些人怕加熱的時候把握不住火候,也可以選擇不加熱,然后將藥物碾成粉摻到其中,這樣就完全可以了
三、硬膏
我們都將硬膏稱為“膏藥”,它是一種接近固體的外用敷貼藥物,對局部或者全身一般都起作用,它的制作過程是將藥物溶解或者均勻混合在適當的基質中,然后將其攤涂在裱褙材料上,所以它的制作過程也比較簡單,根據它基質組成不同還可細分為可分為鉛膏藥、松香膏、橡膠硬膏、巴布膏劑、透皮貼劑。
1、松香膏是一種沒有含重金屬“鉛”的膏藥,對人體的危害很小。
2、橡膠膏是一種以橡膠為基質制作而成的。
3、鉛膏藥是藥物被植物油榨取后的成分與鉛丹化合物混合而成的一種半固體藥物。
4、巴布膏劑是以親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為骨架制成的外用膏劑。透皮貼劑是一種以分子聚合物及高分子控釋材料制成的一類新型制劑。